□毕舸
(资料图)
近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引发广泛关注。远大医药(中国)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因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,合计被罚没超3.2亿元。被垄断的两种原料药是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,对应的制剂产品都属于急救药。
所谓原料药是通过化学合成、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等方法所制备的药物活性成分。原料药只有加工成药物制剂,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药品。近年来,原料药垄断案件屡屡发生,某些生产企业利用其在原料药领域的市场支配地位,通过强制交易、连续提高售价等方式获利,对患者权益造成损害,更扭曲了行业生态。
显然,对于市场垄断现象不能止于“治标”,更要加快“治本”。目前,一种原料药往往只有1到3个生产者供应,当市场集中于少数企业,企业就形成了定价权,有足够底气与下游制剂企业签订不对等的条款。制剂企业在缺乏可选择空间的情况下,只能屈从于原料药企业的要求,眼睁睁看着对方拿走大部分利润。
由此产生的另一重恶果在于,伴随着上游原料药生产与销售垄断,下游企业无利可赚,因此会削减产量乃至停产,导致市场药物供应不足,出现涨价、缺货甚至断货的问题。患者因此发现要花比以往高得多的钱买药,甚至无药可买,危及健康乃至生命安全。
因此,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市场垄断,原料药及与之相关的制剂被人为垄断,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。市场监管总局针对此类现象连续重拳出击,运用反垄断法所赋予的执法权限,对其违法行为进行重责,大大提高其违法成本,能够有效减少原料药市场垄断现象的发生。
不过,任何市场领域的治理都需堵疏并举。原料药市场之所以频发市场垄断,在于其进入门槛较高。2017年,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《关于调整原料药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审评审批事项的公告》并开始实施,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,进一步放开了原料药企业的审批资格。同时,近五年内陆续有原研药专利到期,意味着原来由原研药企业一家生产的模式,转向更多药企可仿制的模式,参与者数量增加,会迅速稀释原研药企业的市场份额,其也就不再具备让制剂企业乖乖听话的资源优势。
此外,目前医药领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CXO模式,主要是指医药研发、生产的外包服务。这一模式可降低发包企业的人工、生产等成本,企业还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下单,避免高库存。如此一来,某些制剂企业可以与CXO企业合作,绕开原有原料药企业自行研发,也就打破了原料药企业的上游壁垒。
可见,随着原料药审批机制的改革,以及CXO新业态的出现,原料药领域从少数企业独占转向更为充分的竞争趋势,如果某些原料药企业还想走靠一两个原料药吃垄断红利的老路,不仅制剂企业不会买单,还可能被新的竞争者乘虚而入抢走市场份额。
因此,开放的市场生态,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涌入,是打破市场垄断、让平价救命药回归的最佳路径,再辅之以更加完善的反垄断监管,个别原料药企业“卡脖子”现象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,广大患者也能获得更全面的权益保障。
(作者是知名财经评论员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