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放低对小米的期待,智能机的成功不可复制,新能源还有很多未知

2023-07-03 09:47:04 来源:爱卡汽车网

小爱同学一句“谣言”,却引起车圈一阵骚动。

800km续航、14.99万元,这种无论怎么看都略显夸张的说法,很多人却信以为真。

这说明什么?不是消费者太单纯,而是他们对小米汽车太信任。很多人相信小米能把汽车能做到这个程度,而这正符合他们的期待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对小米这种过高的期待并不是无缘由的,而是建立在小米曾在智能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
许多人还会有印象,智能机刚兴起的时候,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的。配置稍微好点的就要三四千元,花一两千的话只能买一些配置差劲的山寨机,体验糟糕。

小米1的出现,一举将智能机的门槛给拉到2000元级别,普通人不用咬牙也可以用上智能机。并且,随着小米持续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,不仅智能机的售价门槛被拉下来,山寨机也逐渐成为历史的尘埃。

基于此,很多人期待小米汽车可以为新能源市场带来一点小小的震撼,打造一款新能源市场的“小米1”。

说到这里,我要给这些人泼一盆冷水,还是降低一下期待吧——小米1成功的路径,在汽车市场已经走不通了。

第一,时机不对。

小米1发布时,智能机市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,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。除却苹果优势较大外,国产品牌百花齐放,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中兴、金立等等,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
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则完全不同,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地位比较稳固,传统与合资在加速转型并取得一定成绩,新势力也经过了几轮洗牌,形成了相对分明的三个梯队。

小米汽车真正的入场时间,还要被拉长到2024年,要面对的竞争是难以形容的激烈。

第二,生产模式不明朗。

小米1生产由富士康和英华达代工,而富士康从2007年开始,就一直为苹果代工。富士康早已建立起成熟完善的制造标准与生产体系,保证了小米1的品控与质量。

在新能源市场,虽然也不乏代工生产的新势力,但终究还是要走到自建工厂这条路上。小米已经有了工厂,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还是一个大问题,更何况工厂的制造手艺、生产品质都还要产品交付后才能进一步验证。

第三,性价比的牌压不住。

小米在小米1上打出了极致性价比的牌,因为在当时的手机市场比较少见,所以非常有效。

不过,在新能源市场,性价比可就打不出当时王炸般的效果了。“卷”就是汽车市场当下的主色调,今天这家把门拆了,明天那家又把桌子掀了。小米汽车无论是拆门还是掀桌子,都不会是唯一的。

第四,盈利模式难颠覆。

雷军曾说过,小米不靠硬件赚一分钱。不靠硬件赚钱靠什么赚钱?答案是销售增值服务,包括广告、会员费、周边等等。也正是这种盈利模式,造就了小米手机的极致性价比。

话说回来,在新能源市场,小米还能走得通这种盈利模式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特斯拉其实也想通过卖软件赚钱,但是效果并不好,用户不愿意买单。

其实,特斯拉颠覆的是传统的生产模式,通过工艺创新压缩生产成本,进而提高盈利能力。

基于以上四点,会发现小米1的路线不可复制,新能源市场的小米会如何还是个未知数。

当然了,这不是在全盘否定小米汽车。因为小米也有自己的优势,而这也是它敢于进入新能源市场的底气。比如庞大的用户群体、完善的生态体系以及雷军本身的人格魅力,这些都是很多新势力苦苦追求的。

令人好奇的是,汽车市场的小米会走出怎样的道路,是继续为年轻人带来第一辆智能新能源车,还是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呢?

关键词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