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3 Inclusion·外滩大会,银行业数字化见解论坛上,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分享了从小微经济看到的修复与新生,以及网商银行将AI应用于小微金融的创新探索。
冯亮表示,第一,中国小微经济复苏呈现分化趋势,新兴行业与成熟行业差异明显;
【资料图】
第二,网商银行已经将大模型在内的AI技术应用于小微金融。没有一个网点,也没有一个信贷员,但能够服务数超5000万的小微经营者;
第三,人工智能的应用将让曾经稀缺的服务惠及每一个普通人,也将让更好的金融服务惠及更多普通的小微企业。
以下为冯亮在外滩大会上的分享内容:
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在外滩大会分享对人工智能的看法。
小微经济修复因行业而异
2023年,中国小微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修复与新生。
修复因规模和行业而存在差异。网商银行数据显示,规模相对更大的小微企业在今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。
与此同时,新兴行业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状态,国产替代、新能源、新材料增速较高。
在修复中,也酝酿着新生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蚂蚁研究院、网商银行发起的《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》第二季度报告显示,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达到三年来的最高点,近6成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做生意。
网商银行的客户中,就有不少小微经营者逆袭的案例,
他们不是个案,穿越疫情的中国小微依然充满韧性,他们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来源。
AI应用让1600名员工可以服务5000万客户
网商银行成立八年以来,已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过5000万。形成鲜明反差的是,网商银行没有一个网点,也没有一个信贷员。员工近1600名,一大半是科技人员。
最近三年,网商银行已开始探索将AI应用于风控,先后发布了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、大雁系统和百灵交互式风控系统。
大山雀,应用于农村金融,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金融服务的空白地带。农村金融面临三大痛点:第一,农民的“资产”常常就是长在地理的庄稼和养殖的家畜,数字化程度低。第二,农村地域广阔,产业高度分散,客户服务难度大。第三,农户资产以农作物、养殖为主,难以追踪,且收成受自然因素影响大,贷后管理难。
2019年,网商银行“异想天开”地尝试用卫星遥感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。在农民上传地块信息并授权的前提下,通过AI图像技术对公开的遥感卫星图片进行分析,识别地块上种什么、种多少、种得好不好等信息,从而更加准确充分地评估农户的经营状况,为他们提供授信服务。
大山雀已经可以精准识别水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苹果、柑橘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,截至2022年末,已经帮助超过120万种植农户获得了普惠的信贷支持。
大雁系统应用于供应链金融。依靠大规模图计算、知识图谱等技术,刻画海量的网络交易关系,还原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。从而可以在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背书的情况下,有效服务供应链第二层、第三层甚至末端的小微企业。
大雁已经飞入包括海尔、娃哈哈在内的1000家品牌的供应链,下游的小微经营者的授信可得率从30%提升到80%。
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,解决的问题是小微企业多店、多渠道、多账户经营成常态,单一平台数据难以完整呈现其真实经营情况,因而存在授信不精准。
百灵运用计算机视觉,多模态识别,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。就像一个AI信贷审批员,和用户进行对话,引导卡车司机拍汽车照片,小店上传门头照,小微经营者上传经营执照等。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识别、解析,还原小微经营者的经营情况,为其提供精准的额度。
目前,百灵已累计服务超800万小微客户。
三只科技之鸟背后,都是AI的应用。网商银行正在将包括大模型在内的AI技术应用于小微金融。
人工智能的应用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
人工智能成为外滩大会热议的议题。一个共识正在形成:AI正在改造千行百业,甚至可以说,未来整个产业将会因为技术,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而发生范式变革。在那些潜在需求大、人工经验稀缺的领域,AI的发挥空间越大。
网商银行的实践已经证明,用智能化的方法,提供了以往只有信贷专家才能提供的服务。网商银行5000万客户,遍布中国的城市和乡村,大量难以被覆盖的小微经营者都因科技而获得更便捷的资金支持。
在金融服务之外,非常多稀缺的领域和行业,同样能被人工智能改造。比如说,当大模型在医学诊断方面比肩经验丰富的医生,在教学上媲美优秀的教师,以往高端的医疗、教育等服务将更加普惠,从而极大改善民生。
人工智能不是要证明比人更智能,而是要通过人工智能,通过这样的一些技术手段,去解放人,去发展人,让稀缺的服务惠及普通人。
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,未来,网商银行将持续探索AI应用,让更好的金融服务惠及更多普通小微。
关键词: